有同學問我:為什麼會有像『初升段、主升段、末升段』這種走法呢?而人心的變化在這裡,可以做何種解釋呢?
初升段開始的時候,大多數人都把它當作是反彈,因為氣氛還籠罩在悲觀保守之中,大多數人都不敢買,甚至還會放空;敢買的人,也有一大部分只是想搶個反彈而已,過不了多久,他們賺到了一點利潤之後,還是會想出掉。
其實,主升段的情況也是如此:大多數人還是不敢買,怕追高,甚至還會放空;敢買的人,也會比較小心戒懼,生怕被套牢在高檔,所以,過不了多久,他們賺到了以後,還是會想出掉,不太會抱到末升段。
到了末升段,氣氛隨著股價的上升,已經不再悲觀了,大多數人都想買了,也真的買了,不再怕追高,甚至還會嘲笑看空的人;這時候,喜歡玩短線的人,常常自以為「眾人皆醉而他獨醒」,為了表現他與眾不同的「睿智」,短線投機者往往會在末升段啟動時放空,然後被末升段的噴出慘軋上去。
三段式的上漲法,很古老了,而且,不論是台灣這種淺碟型經濟的市場(比較注重技術面),還是美國那種比較注重基本面的悠久市場,三段式上漲法都還是一再發生,為什麼呢?因為人心中的貪婪、恐懼與無知,是很難改變的。
一切的變化,都是人心的變化。
又例如說「三尊頭」,這又是怎樣的人心變化呢?
『一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』,這就是一種人心的變化:先是一鼓作氣做完上漲段,然後第一波拉回宣洩賣壓稍作休息,再攻第二次,然而攻到前一個高點(左肩)就過不去,這就是「再而衰」,股價回落,「主峰」成形;這時卻仍不死心,拉回再宣洩一次賣壓之後再往上攻一次,但此時又同時面臨之前「左肩」與「主峰」的雙重套牢壓力,於是被打落,「右肩」成型,三尊頭進入成熟期。
那麼,「收斂三角形」呢,這又是怎樣的人心變化?
收斂三角形,剛開始的時候,震幅較大,表示中線的操作者也有加入;但是基於某種原因(有的是基本面的影響,有的是因為大戶的進貨或出貨動作已經完畢),愈到後期,參與的成交者愈少,所以震幅逐漸縮小,短線投機也就愈來愈熱烈;此時長線的操作者處於低調的養精蓄銳狀態,放任短線投機客在微小的價差內來回猖狂奔波,等到最終的收斂發生,其實就是暗示股價已經平穩,此時時機成熟,長線大戶就正式出手;於是洪水突至,新的一波趨勢發動,形同掃單;收斂末端受傷最重的,往往就是之前在微小獲利嚐到甜頭而加碼投機的短線散客。
如果人心不會變化,那麼,股價將如直線般進行。所有的迂迴與折衝、紛爭與妥協、激情與無情,都會造成股價的波動,而這些都是人類的情緒在波動,也是人心的變化。
大多數人在市場中,盯著股價的跳動,只是因為想知道自己的財產增加了多少(或減少了多少);如果增加了,他們就會高興,認為自己看對了,這種「自我滿足」的情緒,就是一般人進入股市的一大樂趣。但是,真正的操作者,在面對股價波動的時候,除了依據自己的操作方法來做策略的正常應對之外,在心理面、籌碼面,他們也會注意人心的浮動變化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察習慣呢?因為每一種技術分析的源頭,其實都是人心的變化。很多技術剛開始被發現或發明的時候,可能還不太清楚這些現象發生的原因,所以都傻傻地照著剛發明的生硬規則去做,例如:看到末升段噴出就賣出或放空,而不明白末升段背後的人文意義。這樣做,早期可以,愈到後期,就可能會愈到麻煩;為什麼呢?因為市場會演化,會產生變種、發生變形,此時,如果操作者不了解自己應該在何種氣氛之下(心理面)才能使用這個方法,那麼,他一定會被變種的盤勢所迷惑。
這種變形盤,最常見的,就是『波中有波』,例如:如果在『主升段這一個大波』裡面,又區分為『主升段的初升段、主升段的主升段、主升段的末升段』,這樣一來,很多墨守成規、不知心法運用的人,就會吃大虧。
技術派的圖形,暗含著某種規律。例如說:為什麼基本的三尊頭是對稱的?為什麼基本的M頭是對稱的?為什麼基本的W底是對稱的?……為什麼原始的技術圖形當中,有那麼多的『對稱』、『鏡射』原理造成的現象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