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資就像高空彈跳,有安裝避險裝備的人雖然會怕,但跳下去絕不會死;相反的,沒有裝備的人雖然不會怕,跳下去卻必死無疑。」
☆大盤漲多選股更精
當大盤漲多時,投資人並非不能買股票,而是可買的股票變少了。這時,選股功力益發重要。買會賺錢的股票不是憑運氣,第一步是研究與篩選投資標的,台股有上千檔股票,一般投資人缺乏研究團隊的後勤資源,必須完全靠自我力量;個人經歷卻極其有限,一般投資人無法像法人般大打團體戰,更應精選自己熟悉的領域與公司,手上持股在精不在多且不應超過3檔,才能提高投資的勝算。
☆頻繁交易並不等於獲利機會提高
真正的大額獲利,是來自於長時間的等待和累積:空手時等待好的價格才出手買進;持股時,則等待市場價格反應公司的相對合理價值再賣出。投資人往往因為急於短期獲利,以為任何時間都存在多空操作的進場交易機會,卻忽略一個事實:頻繁交易並不等於獲利機會的提高,反而是潛存投資風險的加速暴露。
「成本只是損益的紀錄基礎,並非『個別投資標的』買進或賣出的好理由。」因為公司營運的變化、財務的良莠表現或產業產品的變革,才是股價變動的最重要依據,跟到底是用多少錢買進賣出,一點關係也沒有。
有些投資人買進股票後每天都忙著計算最新損益,目的是等股價漲多少或跌多少,便要採取賣出動作,反而不是把注意力直中在公司最新營運變化的追蹤上,忽略了真正決定是否賣出股票的理由,應該是公司最新營運數字及產業變化,而非自己帳冊上的持股成本。
同樣的,有些投資人在賣掉持股後,看到指數沒有回檔,十之八九會忍不住再「追」回股票;其實股價如果偏離基本面,寧可提前獲利出場,不必預設立場也早已是股市贏家。
☆推測合理股價-不讓市場氣氛左右投資決策
股市決勝的關鍵,並不在於資訊的多寡,而在於資訊的正確與否,過多的資訊,有時反而成為正確決策的負擔。大量閱讀,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和財經基礎,及早學會解讀市場資訊的能力,並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與信心。
選對了好公司,第二步是確定買進時間點和價位。一般投資書多半提到「股東權益報酬率」(ROE),但ROE是稅後純益除以股東權益,代表這家公司能為原始股東創造多少利潤,而「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」,即利用外部股東權益來推算股票的合理價位,對照市價之後,再來確定是否買進。
「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」,意即將股東權益報酬率再除以股價淨值比,也就是說,如果你不是原始股東,而是在流通市場買進該檔股票的散戶,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才是公司能為你帶來多少報酬的指標。財務報表並不是「後照鏡」或落後指標,而是有邏輯、連續性的軌跡,能對未來營運狀況產生預測性。
一旦買進某檔股票後,應持續追蹤公司的短中長期營收狀況,同時掌握總體經濟和資金面的變化,做為賣出時間點的判斷訊號。因為,真正的投資風險是來自於投資標的的本身,如最新的營運變化,或產業榮枯趨勢的轉變,而非讓市場氣氛所左右。
投資的技術問題可以靠學習及心理素質得到解決,但唯有秉持獨立清晰的投資思考,加上妥善的財務控管,才是決定能否穿梭於投資這條漫漫長路的關鍵點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